“你好,我是李乃文。”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气泡音,陈明昊以这种方式开启了对话。孟京辉曾形容他的嗓音:“如同锈蚀的铁,但在这层锈迹之下隐藏着锋利的光芒。”
当《漫长的季节》大热时,一边是观众们对剧中“桦林舞王”这一角色的热烈追捧,另一边则是话剧迷们淡然的态度,“嗯,他在戏剧舞台上早已成名”。然而,两年后,这种不同圈层间的温差似乎已经消失不见,越来越多的观众不仅认识了他的形象和声音,更因为他的名字出现在主演名单中而对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或许值得一看。
随着电视剧《棋士》的落幕,演员用简短的话语写下告别辞:“一盘棋结束,圆满”,随后摘下“哥哥”的面具,准备在五一档新片《独一无二》里以“父亲”的身份再次与观众见面。从影视圈内低调的实力派到被广大观众所熟知,相比讨论自己是否走红,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实实在在地度过每一天。
在接受专访时,陈明昊将做演员与日常生活相提并论:“还是得把自己放到戏剧情境之中,与之同步。拍摄这么长时间,就是一起过日子,演员之间、演员与角色之间都得这样。”
执白者
如果说《漫长的季节》中的那段令人难忘的舞蹈让人记忆犹新,那么初次看到《棋士》里的陈明昊时,观众可能会感到一丝惊讶。太不一样了。
马德胜在《漫长的季节》中跳拉丁舞时,弹幕上满是对“这胯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侃,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不羁的人物最终会在生老病死面前回归平凡。
到了《棋士》,同样是刑警队长,崔伟的故事线几乎是预先铺垫好的:一个正义的守护者、如父般的兄长,当他摊开手掌,发现真相与亲情的冲突交织在一起。不同于《漫长的季节》中的反转,《棋士》更像是场围棋对决,弟弟崔业先行一步,掌控局面的往往是黑子,戏眼也聚焦于黑子。相比之下,执白者的光芒似乎少了一些“绝杀时刻”。
“戏即是生活,剧是一个整体。”陈明昊从容地说道,“看剧,并不是让人们只关注那些最精彩的部分。”在他看来,每一个瞬间都是无数过往的叠加,“演员的任务是赋予这些‘瞬间’以真实的逻辑。就像下棋一样,黑子和白子缺一不可”。剧中,正是由于有这些年被哥哥光芒掩盖的弟弟,才有了信用社卷帘门内的罪恶萌芽;也正是由于为弟弟遮风挡雨的哥哥,才有图穷匕见时理解与法不容情的爆发。
不过,在短视频甚至几秒动图成为评判演技标准的时代,有人偏爱那些能迅速引起情感共鸣、充满戏剧张力的表演;也有人认为,比起依靠肢体语言、台词来呈现的外放型表演,内心戏更为珍贵。网友试图分辨哪一种更难,陈明昊则表示:“没有好演的角色。”他认为,无论是内敛还是外放,都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体现。“演员需要找到人物的秘密。表面上的东西,不能称之为秘密。”他说,一个角色要立得住,必然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需要去猜测、琢磨,然后一点一点拼凑起来,消化掉,最终体现在言行举止中。
陈明昊坦言,他喜欢难以捉摸的角色。“有时候想不明白这是好事。如果一开始就清晰可见,那么在生活中他就失去了魅力。”
崔伟在局长办公室吃泡面的那一幕,被观众誉为“教科书式的表演”。深夜,他刚从秦晓铭的尸体发掘现场回到警局,心中翻涌的情绪在此刻达到顶点。当他第一次说出崔业的名字,作为刑警队长的情感防线彻底崩溃。他用力眨眼,却依然无法抑制泪水;他咬紧牙关,但内心的痛苦还是通过颤抖的下巴、嘴角流露出来;他试图集中注意力在眼前的面条上,可心中的千言万语与身体的不适让他呕吐不止……
这样的表演可能不仅仅是技巧的结果。“悬疑、犯罪、生活流,大家都想要‘什么都有一点’,反过来思考,其实还是‘以人为本’,把人性的复杂性提炼出来,把人聊明白了,事情自然就顺理成章了。”陈明昊说,崔伟对于弟弟的感情,几十年的情谊远非“五味杂陈”所能概括,此时情感上的变化也不可能因为涉及重大原则问题而轻易变得“黑白分明”。他是棋盘上的白子,但这层白色中蕴含着难以真正解读的“五彩斑斓”。
危险感
互联网时代,一旦某个人走红,神秘感往往随之减少。
就像陈明昊,随着马队这个角色的出圈,他在中央戏剧学院96级的学习经历以及与孟京辉多年合作的经历逐渐为人所知;他在戏剧舞台上的成就,包括导演和戏剧节艺术总监的身份,也不再仅仅是圈内的传说。
许多影视剧观众在“考古”的过程中,对他持续产出优秀作品的能力感到惊叹——《沙海》中机智幽默的王胖子是他;《理想之城》中身处复杂职场的理想主义者汪炀是他;他既能扮演嫉恶如仇的刑警队长,也能诠释凶狠至极的悍匪;今年,他还参演了《独一无二》、《无名之辈2》等热门作品。观众不禁感叹:“陈明昊什么都能演,任何角色他都能完美适配。”
面对这些赞美,他在线上另一端连连摇头:“哟哟哟,这挺吓人的。”他认为,“什么都能演”在创作领域太过宏大。实际上,“演员创作的最大部分就是等待,等待机会、灵感、突破”。现在的他渴望尝试那些“不知道怎么演”的角色,不论是从历史深处挖掘出来的角色,还是外星生物,“最好是那种能够深思熟虑的角色”。他拒绝被贴上“全能”的标签:“不要把表演夸大到无所不能。演员固然能在色彩和局部状态上有所贡献,但在整个制作流程中只是一个环节,决定不了全部。”
更多时候,戏剧舞台给予陈明昊的“偶然性”和“现场感”让他珍视自己身上的“危险感”,具体来说,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状态。“演员在舞台或片场上保持并信任这种危险感,就能展现出一些真实的东西。”事实证明,正是这种“危险感”,让陈明昊与新兴导演的合作屡屡增色。拍摄《漫长的季节》时,为了化老年妆,他花费了5个多小时,看着镜子中渐渐老去的自己,心中突然一阵柔软。他向导演辛爽提议,给老年马队加一条狗作伴,辛爽欣然接受,这条狗成为了影片中的一大亮点。
“表演没有固定的模式。某种程度上,怎么演都是对的。关键在于,演员要打开自己,让身体获得感知,让某些东西得以流露和表达,并且恰好被观众感受到。”陈明昊坦承,表演是一门需要天赋的艺术,很难定义,更无法量化。如果非要谈论表演的价值、意义及其提升,“与观众建立联系、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感受,或许更为重要”。有趣的是,他的忠实粉丝试图透过角色去接近真实的陈明昊。狂野不羁、随性幽默、顺势而为、既粗犷又浪漫,这些可能是他过往角色性格的总结。“但这仍然过于片面,这只是其中一面而已。”陈明昊说,但随即话锋一转,“如果这些描述是基于我所演绎的角色得出的,我还是很高兴,说明观众对我很好奇,对吧?”记者 王彦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2-57226.html陈明昊:当演员,得跟角色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