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血小板的疾病,治疗需根据病情轻重选择观察、药物或手术干预。主要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注射、血小板输注,严重者需脾切除。
1.糖皮质激素是ITP的一线治疗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破坏。常用泼尼松每日1mg/kg口服,4-6周后逐渐减量;地塞米松40mg/天连续4天可快速提升血小板;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用于危急情况。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糖、血压及骨密度。
2.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适用于急需提升血小板的患者。标准方案为0.4g/kg连续5天或1g/kg连用2天,24-48小时内血小板可上升,但效果维持2-4周。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发热,可通过减慢滴速缓解。
3.血小板输注仅用于严重出血或术前准备,成人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含2.5×10^11个血小板),输注后1小时需检测校正血小板计数增量。反复输注可能产生同种抗体。
4.脾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无效的慢性ITP患者,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血小板回升率约60-70%。术前需接种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术后注意预防感染。
5.二线治疗包括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艾曲波帕25-75mg/天口服,罗米司亭每周1-10μg/kg皮下注射;利妥昔单抗375mg/m²每周1次共4次。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和血栓风险。
饮食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兰花促进凝血;适量食用红枣、花生衣辅助提升血小板;避免生冷海鲜防止感染。适度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
ITP治疗需个体化制定方案,血小板>30×10^9/L无出血倾向者可观察,急性出血或<10×10^9/L需紧急干预。定期监测血常规,注意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征兆,女性患者月经量过多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10-64019.html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处理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