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均衡发展的号角在南粤大地奏响,振兴县域中学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基石。今年我国推出“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把县中作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突破点。县域中学,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教育公平根基,一头托举着千万家庭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在此时代背景下,5 月 8 日,由羊城晚报社主办,江门市教育学会承办,恩平市教育学会与恩平市华附学校(简称 “恩平华附”)协办的 “振兴县域中学,助力‘百千万工程’—— 聚焦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恩平华附举行。
本次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深度聚焦融入县域文化的绿色教育实践,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吴颖民领衔做了《县域中学振兴与教育绿色发展》的主题报告,江门市200多名中小学校长慕名而来学习交流,大家围绕县中振兴的创新实践、突围经验、构建绿色教育体系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研讨会开始前,在恩平华附学校小学生导游引导下,参会嘉宾和校长代表们参观了恩平华附学校的世界“五大洲”馆、高尔夫球及射箭教学设施、小学部教室。参观期间,他们旁听了“非洲馆”外教授课、小学部母亲节奖状制作课程,并欣赏了学生们的手工艺术作品。
在“非洲馆”内,记者见到墙壁上用图片和文字方式介绍非洲的人文历史、名人。学生围着3座非洲特色建筑模型席地而坐,外教细心地引导同学们用外语回答提问,同学们熟练地表述,声音响亮,整个教学氛围轻松而热烈。引导参观的小学生导游介绍,在“非洲馆”,同学们可以接受英语、法语等外语教学。
江门是“中国侨都”,其中江门恩平市拥有众多侨居中南美洲的乡亲。引导参观“非洲馆”的小学生导游,就出生在中美洲国家。记者在参观时了解到,为了发挥侨乡优势,恩平华附学校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世界眼光的“立体人才”。以世界“五大洲”馆为例,恩平华附学校以五大洲特色文化为载体,开设国际文化课程,与各语言、人文学科教学相融合,实现国际文化教育的情境化。学校还形成了中籍英语教师与纯正母语英语外教相结合的双师教育模式。此外,情商课程、校园科创馆、个性兴趣社团等,也是恩平华附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参观校园之余,吴颖民还与江门市、恩平市相关领导就“振兴县域中学”话题进行交流。他表示,现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就必须发展县域中学,“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均衡。也和群众追求绿色生活的趋势相符合。”在交流中,他还回忆,之前曾经去过江门一中、新会一中、开平一中等学校参观,这些学校办学成绩斐然,“江门的县域中学建设是很有特色的。”在交流期间,参会的新会一中代表还向吴颖民赠送了新会的国家级“非遗”白沙茅龙笔。江门五邑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包括白沙茅龙笔在内的众多各级“非遗”项目。吴颖民在收到白沙茅龙笔这份大礼后,高兴地说:“这种文化特色也是县域中学教学的宝贵资源!”
记者注意到,本次研讨会的其中一个主题“融入县域文化的绿色教育实践”,与吴颖民的意见不谋而合。研讨会开始后,来自恩平华附学校的小学生们就表演了以采簕菜为主题的舞蹈。在当地方言童谣的伴奏下,学生们将采簕菜的劳动场景通过舞蹈方式灵动再现。据悉,簕菜是恩平当地特产,既能煮汤、也可泡茶,恩平簕菜茶制作技艺在2021年入选了江门市级“非遗”名录。在欣赏采簕菜主题舞蹈的同时,参会嘉宾们品尝着学生们端上的簕采茶,深入体验恩平当地把县域文化融入教育的实践成果。
文|记者 陈卓栋
图|受访者提供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4-13037.html参会嘉宾感受“国际范” 品尝“文化味”|聚焦县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