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
“后半生”,究竟从何处展开叙述?前半生或许只是勉强及格,那后半生能否实现逆风翻盘呢?
别着急,一切皆有可能。
有些人,年近四十才正式开启辉煌的人生篇章;而有些人,年过四十决定转变生活方式,从而收获别样的精彩。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说过:“人生从四十岁才真正开始,在那之前你只是在做研究。”
巧合的是,中国也有“四十不惑”的说法。
帝王圈:从寄奴到气吞万里的“神”
开局不利,是否还有逆风翻盘的机会呢?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经历给出了答案:战神,并非天生自带万丈霞光。
他一出生,母亲就因难产离世,家境贫寒,只能被寄养到他人家中,“寄奴”这个名字便由此而来。
长大后,他靠卖草鞋勉强维持生计,这与本家刘备有些相似。
这就是刘裕的前半生。按照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他大约混到了第七品,也就是北府中的低级武官。
37岁时,寄奴刘裕正在冷兵器的战场上,依靠血肉拼杀。在那个时代,没有贵族的家世背景,封侯拜相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相比之下,活下去才是头等大事。
前半生,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后半生,气吞万里如虎。
在南方,他平定了孙恩起义,消灭了桓楚、西蜀以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势力……
在北方,他同样战功赫赫。接连收复洛阳、长安,完成了从三国到东晋一百多年间,南方政权“北伐”从未达到的伟业。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慕容氏心心念念的“燕国”,正是覆灭于刘裕之手。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一介底层小军官,终于逆袭成为一国之主。
他开挂逆袭的后半生,全是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血路。赫赫战功,让他成为后人眼中的战神。直到700年后的南宋,仍是难以企及的神话。
辛弃疾把栏杆拍遍,满眼都是金戈铁马、建功立业的渴望。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他多想与孙仲谋、刘寄奴畅聊一番……
文艺圈:换赛道,谁还不是爆款王
“卷”了小半辈子的赛道,突然发现不再有吸引力,该怎么办?
明末清初自媒体大V李渔现身说法:换个赛道试试吧!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渔出生于长江出海口北岸的如皋(今江苏南通如皋),那时他叫李仙侣。
李仙侣是个少年天才,别家孩子还在玩泥巴的年纪,他就已经将“四书”“五经”熟记于心,还会写诗作文。《江苏文库·书目编》《江苏艺文志(增订本)·南京卷》记载他“少壮擅诗古文词,有才子之称”。
按常理说,这样的才子参加科举考试,不是十拿九稳吗?李仙侣大概也是这么想的。
快30岁时,他信心满满地去参加乡试,结果却名落孙山。此后时局动荡,王朝更迭,李仙侣的科考之路就此化为泡影。
人到中年,科举走不通,饭还得吃,家还要养。“李仙侣”成了“李渔”,暂居杭州时,他开始“卖赋以糊其口”。
于是,清顺治年间,江浙地区一位自称“湖上笠翁”的文坛新人横空出世。短短几年间,《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等作品爆款频出,迅速成为“网红作家”。
这“湖上笠翁”正是李渔。
清康熙元年(1662年)前后,当50多岁的李渔离开杭州来到南京时,他已经是畅销书作家,还是有名的书画出版商。
在南京中华门东,李渔构筑芥子园,在继续写书、经营书铺的同时,年过半百的他在这里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赛道:自己当老板、搞演出。
李渔为自家戏班自编、自导戏剧,不但频频在芥子园演出,还先后前往福建、苏州、三楚等地巡回演出,“三分天下几遍其二”“全国九州,历其六七”。
后半生,啥时候重启都不迟
实业圈:一站到底,还好没放弃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频频挫败,要不就算了?
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不甘心。他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42岁是张謇人生的分水岭
前半生,他读书、考试,屡败屡战,靠着当幕僚谋生,过着平凡的生活
后半生,他办实业、做慈善、修水利、建博物馆,一步一步实现人生理想
回首向来萧瑟处,还好没放弃
他出生在海门长乐镇一个普通人家,家里靠着贩杂货、种地维持生计。祖上三代没人考上过功名,按照当时的规定,也就是“冷籍”,没有考试资格。经过热心老师帮忙运作,张謇冒用了如皋一家张姓人家户籍参加考试,16岁就考中了秀才。没想到,如皋张家突然反悔,用冒籍的事要挟张謇,索要钱物,还对簿公堂。这场持续数年的官司,闹得张謇十分狼狈
曾经那个16岁中秀才的少年郎,却在乡试中屡屡败绩。南京江南贡院,跑了一趟又一趟。秦淮河的水,照见落寞的身影。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20岁左右就开始外出谋生,开启了他的“勤工俭学”生涯
命运的齿轮真正开始转动,在他42岁那年
回首26年的科考历程,考秀才算是顺利,却平白惹上官司,连累家里差点破产。此去经年,乡试考了6次,会试考了4次,说起来一把辛酸泪。眼看这都40岁了,要不算了?
父亲张彭年、三哥张詧不同意,极力劝他:再试一次。这一次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恩科,没想到结果:第一甲第一名
状元及第之后的人生,正式开始乘风破浪。他用后半生30多年,完成了很多人几辈子都干不了的大事,创办数十家企业、百所学校、中国首座博物馆,把“实业救国”的理想一点点变成现实。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2-56994.html40岁,后半辈子精彩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