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短剧在影视界掀起了一股热潮。
观众对其热情高涨,张天爱、舒畅、刘晓庆等众多明星纷纷投身其中。李若彤主演的《午后玫瑰》登上卫视后,收视率甚至超过了一些传统电视剧。
这不禁让人疑惑,短剧究竟有何魅力,能吸引如此多的明星参与其中呢?
明星纷纷扎堆拍短剧,背后实则是影视行业的深刻变革。
长剧拍摄周期漫长、投资巨大,头部演员占据了大量优质资源,导致许多明星面临无戏可演的困境,或者只能屈居配角之位。
而短剧则具有成本低、拍摄快的优势,短短一个月就能完成一部作品,为那些在市场上受到“冷落”的演员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杨蓉凭借《二十九》再次翻红,新人许梦圆因《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人气大增,短剧为他们开辟了全新的发展道路。
短剧市场规模极为庞大,2024年用户数量超过6.62亿,市场规模达到504亿,甚至超过了电影票房。
倪虹洁主演的《夫妻的春节》播放量突破5亿。
短剧的受众群体十分广泛,中老年群体也对其表现出极高的热情。60岁以上的用户占新增观众的20%,每日观看短剧的时间超过2小时,且消费意愿强烈。像《闪婚老伴是豪门》的充值金额就高达3000万。
对于明星而言,短剧不仅能够带来丰厚的收入,还能增加粉丝数量,并且提供尝试新角色的机会。
演员柯淳出演《好一个乖乖女》后,抖音粉丝增长至400万,片酬翻了10倍,还获得了综艺和时尚资源。
短剧流量大、变现快,还能带动直播带货和广告代言,为明星带来事业的“第二春”。
不过,明星拍短剧这一现象也存在不少争议。
有人认为这是“自降咖位”,毕竟在传统影视圈一直存在着鄙视链——电影>长剧>短剧。
74岁的刘晓庆去拍短剧,就遭到嘲讽“晚节不保”,但她却直接回怼:“短剧是未来,演员得跟上时代!”
其实换个角度看,明星参与短剧拍摄反而是“降维打击”,他们丰富的演技和经验能够提升短剧的质量。
盛一伦表示,短剧节奏快,要求演员更精准地表达情绪,而在长剧中积累的功底正好能在此时发挥作用。
李沐宸从《司藤》转战短剧后,不仅自己火了起来,还推动了整个制作的升级,证明了明星的加入对行业是有积极意义的。
更令人惊喜的是,短剧正在打破传统影视的种种限制。
以前人们认为短剧就是“土味”“狗血”的代名词,但现在精品不断涌现,比如《逃出大英博物馆》《家里家外》,甚至登上了省级卫视。
央视、湖南广电等主流媒体也开始布局短剧领域,澎湃新闻更是投入6000万开展“百剧共创”计划,计划三年内拍摄100部精品短剧。
这说明什么?短剧不再是“low”的象征,其艺术价值正逐渐得到认可,甚至有可能反过来影响长剧市场。
当然,短剧火爆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隐忧。
目前市面上很多短剧都是“霸道总裁”“逆袭打脸”等老套路,演员们天天重复着掐脖子、锁喉等情节,自己都感到厌烦。
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观众迟早会产生审美疲劳。
明星如果想要在短剧中长远发展,就不能只贪图快钱,而要挑选好的剧本、尝试新的角色。比如《二十九》探讨女性困境,《钱少每天都在想身体在哪》融合了商战与奇幻元素,这类有深度的作品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短剧的崛起为明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但它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
如果拍摄得好,就像丞磊那样从短剧《虚颜》成功跳到郭敬明的《云之羽》;
如果拍摄不佳,可能会消耗口碑,陷入同质化的陷阱中难以自拔。
但无论如何,短剧已经证明了自己不是影视圈的“备胎”,而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新力量。
未来的影视行业,很可能不再是长剧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长短结合、百花齐放的态势。
对于明星来说,与其纠结于“咖位”问题,不如思考如何在这股浪潮中站稳脚跟——
毕竟,观众的喜爱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2-56980.html明星纷纷拍短剧,是掉价还是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