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政策、游客现状以及行业本身三方面谈旅游业复苏。总结起来一共三点:
1、地方政策偏苛刻;
2、游客休闲消费锁紧;
3、旅游业运行模式难盈利。
地方政策苛刻在国家公布了恢复跨省旅游那一刻,各个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准入政策,但是这些政策都并不宽松。
最宽松:低风险地区做好登记,凭当地健康宝绿码可以自由旅游;但是这一档的地区并不多;
假宽松:说是可以自由旅游,但是需要7天内核酸检测结果。可是大家都忽略了,核酸检测需要申请,不是像平时看病那样,挂个号就行了。在北京疫情控制的时候,个人的核酸检测申请需要很多条件,并且要排队很久。所以核酸检测结果一条,就控制了很多人的出行。
不宽松:例如新疆,作为热门的旅游大省,相当多的地区对于北京人完全不开放,直接遣返。
再这样的地方政策下,旅游业的复苏需要的先决条件太多,并且这些条件旅游业从业者控制不了。
人们的休闲消费锁紧有两个方面:
1、金钱:这一点很明显,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普遍性的,区别只是有的人多有的人少而已。而且国际大环境不好,很多企业虽然复工,但是距离进入正常的收益状态还非常远。而且在员工端,工资减少、奖金不发,依然是已经确定的事情。
如果按照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论来看,旅游出于金字塔顶端,基本上快到「自我实现」这一层级了。这意味着,旅游完全不是刚需。当我们的经济出现问题,首先需要照顾的是各种刚需,而不是金字塔上端的那些消费。
2、时间:从疫情开始到今天,2020年已经剩余不足半年。可以开工复产的企业,都在加班加点把上半年的损失补回来。我身边的大多数企业,都已经明确规定取消今年的个人年休假。
即使工资减少,但是复工的人们会比往年同期更忙,更没有时间。可是自由支配的时间,恰恰是旅游的第一条件。而比城市周边游更加需要时间的,就是跨省中长途旅游。
旅游行业盈利手段匮乏首先说景区,包括度假村一类。国家虽然支持开放,可是仅仅将日均准入人数从30%提升至50%而已。这对很多需要接受检查的3A以上景区来讲也很致命。
在平时即使景区全开,收到旅游时间波动影响,尚且不赚钱,更何况只能接待平时50%的人。
很多景区会陷入「不开不赚钱、开了更赔钱」的状态。
其次说旅游中介,除了因为地方政策、消费者意愿以及景区准入人数造成的客源数量减少之外,旅行社自己也缺乏更有力的盈利手段。
在以往,旅行社赚钱方式无非两种:
一是靠组织多人旅行团,靠人数控制成本,并从购物自费等项目中赚取回扣;
二是靠散客自由行,散定一些住宿、机票、交通票、景点门票等等,但是这部分基本不赚钱。
虽然跨省旅游开放了,但是国家也明确说要控制旅游团队人数,以小团组为主。这样一来,旅行团的盈利基本就断绝了。而自由行散客,一直处于鸡肋状态。
旅行社恐怕也会和景区一样陷入开工两难。
总之,当前的各种环境,只能说部分满足了恢复跨省旅游的条件而已,距离行业真正复苏还很遥远。
虽然恢复跨省旅游给了同行们一些希望,但希望不能当饭吃。
旅游业是个极其依赖政策、目的地资源、人民消费意愿和经济水平的行业,偏偏到今天这个行业的发展依然非常粗放,从来没有实现过大的转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30年前的旅游形态是什么样,到30年后没有本质的变化,变化的不过是目的地更好了些、玩得更花哨了些、预订方式从线下到线上了,但是盈利方式从来没有过改变和演进。
与其说这次开放跨省旅游是一个希望、一个机会,倒不如说是一次大考。疫情稳定之后,到底是「开工死」还是「转变活」,静待结果。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13-9201.html恢复跨省旅游,旅游行业是不是真的迎来了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