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在澳大利亚辗转求医,病情却不断进展,我几乎绝望了。没想到,远在万里之外的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成了我的救命稻草……”近日,常年定居在澳大利亚的刘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的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接受检查、治疗,她直言,这次就诊让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绝境:罕见癌症与治疗困局
刘女士的抗癌之路始于2021年。当时,她因长期咳嗽在澳大利亚当地医院检查,被提示为左肺恶性肿瘤。随后,她接受了左肺癌手术,术后病检诊断为中线(NUT)癌。尽管术后进行了4个周期的辅助化疗,但命运似乎并未眷顾她。2022年复查时,癌症局部复发,在当地医院进行放射治疗后,左肺病灶虽有所缩小,但2023年复查时,肿瘤又有进展。
此后,刘女士参加了一项美国BET抑制剂临床研究,病情曾一度稳定,但2024年复查评估时,病情再次进展,她不得不退出临床研究。更换抗肿瘤治疗口服药后,今年5月复查提示左肺病灶较之前增大,无奈之下,她暂停了所有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像一道枷锁,让免疫治疗这条路也对我关闭,我的主管医生已经束手无策。”就在她感到绝望之时,一次偶然的网上浏览,她看到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开设的中线癌(NUT)专科的相关信息。“我当时就想,不管多远,我都要去试试。”刘女士表示。
曙光:跨越万里的精准救治
7月中旬,刘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不远万里来到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院后,很快完善了PET/CT、胸部CT、穿刺活检等检查。
“先采用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BET抑制剂NHWD-870治疗,同时进行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可以为后续量身定制靶向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7月20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副院长,肿瘤早期诊治中心、医学病理中心、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及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线(NUT)癌专科主任印明柱在仔细研判病情、症状及生活习惯后,为刘女士制定了清晰的诊疗方案。
“当务之急,是要先解决你的腰部疼痛问题,坐着睡觉肯定影响你的休息。”针对刘女士腰椎疼痛的问题,7月21日,印明柱组织医院骨科、疼痛科专家进行了联合会诊,提出了解决方案。
“从启程前与中线癌专科团队对接,到入院后‘一对一’指导,医务人员的贴心服务温暖了我万里跋涉的疲惫,也消除了我对陌生环境的疑虑。”刘女士说。
为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刘女士回到澳大利亚后,医院中线癌专科团队还将与她及其主管医生保持密切联系,持续跟进用药反应与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方案精准落地。
领航:为广大患者点亮生命希望
刘女士的经历,是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中线(NUT)癌专科成立和发展的生动写照。
2023年,医院成立国内首个中线(NUT)癌专科,集肿瘤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为一体,与临床研究中心、肿瘤早期诊治中心、转化医学中心、分子病理中心等科室共同承担中线(NUT)癌预防、早筛、诊治及科研攻关等研究工作,并与国内外顶尖研究机构保持合作,共同致力研发更多诊断方法和有效治疗方案,努力在更早期对中线(NUT)癌进行诊治,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近年来,印明柱带领团队建立了完善的中线(NUT)癌诊疗体系,同时积极推进《中线(NUT)癌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建设,牵头完成了中国首部《中线(NUT)癌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的编写和推广。该标准化指南填补了中国NUT癌规范化治疗的空白,让全国肿瘤科的医生对中线(NUT)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未来中线(NUT)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方向。
与此同时,印明柱还牵头13个国家、93家机构的100位跨学科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完成了国际(NUT)癌诊疗专家共识。这一里程碑式的国际共识,将为这种罕见但致命性极强的恶性肿瘤提供全面且规范的诊疗方案,显著推进全球范围内(NUT)癌的规范化诊治进程。
此外,团队还自主研发了新型BET抑制剂NHWD-870,该药物具有抗血管生成效果,在临床试验中治疗中线(NUT)癌取得了显著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目前,新药的临床I期试验已顺利结束,正进行临床Ⅱ期试验。
近两年来,医院中线(NUT)癌专科已为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200余名患者提供了救治平台,成功治愈3名患者,为深陷困境的患者照亮了希望之路。(资讯)
(文/周力巨)
原标题:跨越万里的精准救治,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为澳洲患者重燃生命希望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10-65169.html跨越万里的精准救治,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为患者重燃生命希望